多名网红日前“摆拍卖惨”事件引发广泛关注。他们蓄意设计剧本和话术,通过直播带货虚假营销,欺骗善意的消费者。由于涉案数额巨大,社会影响极为恶劣。
假助农,真带货。卖惨式虚假营销,于情不顾、于理不合、于法不容。需要反思的是,类似的闹剧已经屡屡上演,网络上早就不乏批评之声,打着助农旗号的网红为何能够反复招摇撞骗?
流量造假违规成本较低。一个脚本,几个演员,在互联网平台通过虚构经历,就可以获取网民的同情,堂而皇之直播带货,甚至销售假冒伪劣产品。如此做法,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,还可能涉嫌构成犯罪。较低的风险,巨额的回报,成为一些直播运营机构和网红铤而走险的驱动力。
直播带货缺乏刚性约束。近年来,网红经济快速发展,在商业化包装之下,众多主播走红,并快速将流量变现。由于资本的逐利性,山寨当道、假货横行的情况屡屡发生。这从侧面说明,直播行业发展迅速,但与其相匹配的行业标准与规范也要及时跟上。
消费维权举证困难重重。分散在各大直播平台的网红数量庞大,多数商家并没有实体店铺,虚假宣传持续时间一般较短,直接取证难度不小。普通消费者很难溯源货品真实来源,证明网红虚假宣传更是难上加难。通常情况下,只有商家受到行政处罚后,消费者才能凭借处罚记录进行投诉。
乱象屡禁不止,平台难辞其咎。在流量为王的价值追求下,一些平台已然成为假货集散地,贴标售货、假冒伪劣的商品充斥其中。长期来看,这些平台将透支消费者的信任度,导致用户逐渐流失,最终得不偿失。因此,要想长远健康发展,平台应严格过滤用户内容,真正落实惩戒措施。
摆拍卖惨虚假营销,不仅透支了大众善意,也败坏了社会风气。网红们应该意识到,粉丝经济是信任经济,如果大肆消费信任,一旦翻车,后果十分严重。既然虚假营销对各方都会造成危害,就要严查违背公序良俗骗取网民善意的直播账号,切断流量赋能和违规牟利途径,还网络消费清朗空间。
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:886 2395@qq.com
最近更新
- 直播带货不可消费“信任”2023-10-10
- 工信部:7-8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180GWh 同比增长23%2023-10-10
- 黑龙江汤原打造“普法+大集”宣传模式2023-10-10
-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进一步优化2023-10-10
- 杭州公安交警下足“绣花”功夫 实现亚运赛事通勤班车准点管理2023-10-10
- 工信部:7-8月我国光伏制造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2023-10-10
- 亚运聚欢潮 最忆是杭州 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侧记2023-10-10
- 韩国国会通过 保护教师权威四项法案2023-10-10
- 美《通胀削减法案》 持续影响韩汽车和电池产业2023-10-10
- 驻日美军恶性案件多发民众不堪其扰2023-10-10
- 活力足人气旺 透过税收大数据看中秋国庆假期消费热潮2023-10-10
- 无视人权只顾党派利益 美国非法移民转运闹剧频繁上演2023-10-10
- 无视人权只顾党派利益 美国非法移民转运闹剧频繁上演2023-10-10
- 福建莆田:“认房不认贷”,推广职工提取公积金付新房首付款2023-10-10
- 东兴证券:新房销售有所改善,二手房销售显著回暖2023-10-10
- 中银证券:重点城市国庆假期新房成交同比上涨两成,低能级城市表现较弱2023-10-10
- 房企拿地,物管卡了一道门槛2023-10-10
- 重返欧盟呼声高涨 英国要走回头路?2023-10-10
- 甘肃兰州一处护坡垮塌 有房屋受损2023-10-10
- “北溪”管道爆炸事件一周年 真相仍未浮出水面2023-10-10
- 传承亚运精神 《卡游三国》运动主题卡牌掀起收藏热潮2023-10-10
- 强化落实 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效2023-10-10
- 中欧基金:风险或部分释放2023-10-10
- 衡水老白干创新大会:长期主义,从一个个创新开始2023-10-10
- 总投资3149亿,深圳新开工271个项目!机场东枢纽、桂庙旧改开建2023-10-10
- 同比大涨203%!武汉国庆假期楼市成交数据亮眼2023-10-10
- 人大代表为小区物业管理“把脉开方”2023-10-10
- 人大代表推进“空中飞线”整治工作2023-10-10
- 青山湖区京东镇:人大代表暖心搭“桥” 助力失业人员再就业2023-10-10
- 晋江市水利局持续推进局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整改工作2023-10-10